找到相关内容44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不离小乘

    境界或阶段分为十七地,即五识身相应地、慧地、伺地、无寻唯伺地、无寻无伺地、三摩罗多地,非三摩罗多地,心地、无心地、闻所成地、思所战地、修所戍地、声闻地、独觉地、菩萨地、有余依地、无余依地。二、...mdash;菩萨家。参加这些教团的出家的导师(僧侣)和在家的信家。他们中间一部份人为了修持和传教的需要,编辑了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,起初为般若系经典,以后又“妙法达华经”、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1664159.html
  • 加行之读书--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九

    ,三昧,还不是二妹呢,也不是大妹子呢,三昧就是三摩地的翻译的转音,三摩地就是得定的境界,叫三摩呬多地。第五呢,有心无心地,后面跟到下来,实际上你把五识身相应地到心地心地研究完了,这个佛法的基础是修...名称来讲,最好的佛学概论四本书。哪 四本哪,在印度当时的著作,翻译成中文的,   第一部是龙树菩萨所作的《大智度论》,是第一部的著作的佛学概论。认识佛学,认识人生,认识宇宙,乃至自己身心的...

    南怀瑾

    佛法|禅宗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0816355992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导读

    寻无伺地第五(细)。  3. 境用:  (1)三摩呬多地第六(定)(胜)。  (2)非三摩呬多地第七(散)(劣)。  (3)境位(或可合?而统称境用)。  (4)心地第八()(显)。  (5)无...法师既遍谒(国内)众师,备 其说,详考其理,各擅宗涂,验之圣典,亦隐显异,莫知适从,乃誓游西方,以问所惑,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,即今瑜伽师地论也。”而《大唐故三藏法师行状》又说:“(玄奘)请戒贤法讲师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747358.html
  • 传法正宗定祖图

    何于一法中  有法非法    第二祖阿难。姓刹帝利。斛饭王子。释迦如来之从弟。慕佛出家为佛侍者。总持第一。传佛所说之法。若水传器。未尝忘逸。及其欲趣灭度。乃以法付其弟子商那和修。又嘱累乎末田底迦者。说偈曰   本来付有法  付了言无法    各各须自悟  悟了无无法    第三祖商那和修。亦曰舍那婆斯。摩突罗国人。姓毗舍多氏在母之胎六年生。自然之服随身而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3553292.html
  • 真常唯心论

    实,随了诸识不生,直观如实法不生不灭。离生灭见,得无生法忍,住第八地,曰「攀缘如禅」。四、得无生法忍已,起寂灭想,诸佛加持,菩萨乃即寂而起如幻三昧,广作佛事,名「如来禅」。前七地名心地,八地名无心地...真常唯心论   印顺   第一节 思想之渊源及成立  「真常唯心论」,乃真常心与真常空之糅合,自真常心来,非即真常心也。佛辟外道之常、我,以「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」说缘起。然剎那灭与无自性,或本常、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262469.html
  • 生与死——佛教轮回说(五)

    恢复知觉时。见如黎明晴空明湛之相,这时身中一切气皆收摄于心轮内如黄豆大的明点“都帝”中,心则离一切粗细分别,呈露出尚未被分别识心遮盖的本心地,名“死光明”,亦称“空”。   现、增、得、空四相,与前地收入水等四相,合称“临死八相”,为各种无上部密典中共同披露的濒死经验,根据八相最后豁露本来心地光明的原理,设计“中阴成佛”的密法。   《大幻化网导引法》还说临死时有“血点三击”的微细征兆,当身...

    陈兵教授

    |轮回|生与死|陈兵|临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03581522419.html
  • 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

    分、摄释分、摄异门分、摄事分),其中的本地分论述了瑜伽禅观的境界,即所谓十七地,包括五识相应地、意地、伺地、无寻唯伺地、无寻无伺地、三摩呬多地、非三摩呬多地、心地、无心地、闻所成地、思所成地、...;定’另一梵语原文‘samādhi’。‘禅’和‘定’在古代和现代有时分开用,或一定区分。但在一般情况下,二者多...

    姚卫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2939240.html
  • 玄奘大師與唐太宗及其政治理想探微

    ,意識相應地,伺地,無尋唯伺地,無尋無伺地,三摩呬多地,非三摩多呬地,心地,無心地,聞所成地,思所成地,修所成地,聲聞地,獨覺地,菩薩地,餘依地,無餘依地。[50]  經過玄奘「舉綱提目,陳...  p. 135  提要:  本文討論玄奘大師和唐太宗的友誼,分析太宗晚年的宗教心理,對佛教態度的轉變,及玄奘對他的影響。玄奘大師本人,對政治沒興趣;但他在與帝王、公候的來往中,常常牽涉到政治思想...

    冉雲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3741098.html
  • 貫休與唐五代詩人交往詩淺談

    七)<寄韓團練>(九三三三)﹕這首二十八句的古詩云﹕ 「海內外聞名,江西偶相值。雖不詩機,麟龍不解織。誰 不心地,蘭茞不曾植。多君二俱作,獨立千仞壁。」因知 ...貫休追懷前輩和贈送時人的一 切作品,凡贈詩對象,在《全唐詩》中存有作品的,都標上 ※號,極易檢索。但在方便之餘,仍當留意兩點﹕其一,《 索引》難免疏誤,例如...

    羅宗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1143686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6)

    解脱、等持、等至义。如是说等引地。自性不定,十二相,说非等引地。一、地门;二、心乱不乱门;三、生不生门;四、分位门;五、第一义门,如是说有心无心地。是为三摩呬多地、非三摩呬多地、有心无心地,叙境用事。...五门。抉〈非三摩呬多地〉,详明十二能所对治。抉〈心地〉,明能所依,及俱依。抉〈无心地〉,心不生因,其七种。是为抉择境义。  次抉行义。抉〈闻所成地〉五门。抉〈思所成地〉,杂抉五门,正抉则有色、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244214.html